古老非遗焕发新生观念——记《对话·寓言2047》第二季

2018-06-14 10:18: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杨静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杨静)张艺谋全新的概念演出作品《对话·寓言2047》已经来到第二季。凭借对未来科技以及传统非遗的独特理解,导演张艺谋实现了在艺术形式上的又一次推陈出新。

  如何将源于民间、产生于劳动场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搬到现代化的舞台上?又如何将在农耕文明时代大放异彩的非遗与现代甚至未来的科技相融合?

  在张艺谋导演以往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非遗的身影,但无论是早期的电影还是近期的开闭幕式,非遗的展示都与此次演出不能同日而语。张艺谋似乎找到了传承非遗的新方式,在非遗项目7分钟的演出里,有3分钟是非遗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一创造性的融合方式,直接激活了传统非遗的创造力。

  对于参与此次观念演出的非遗传承人来说,这类似“命题作文”一样的表演方式,能够让他们在古老非遗艺术中,发现更多新的元素,而与潮流科技的结合,无疑是为靠火把、油灯“照明”的非遗,接通了电源,为非遗的传承之路,打开了一个新的“探照灯”。它开创了非遗文化展示的新形式,也拓宽了非遗在当代发展的新路径。

  6月6日,《对话·寓言2047》排练现场,台湾地区非遗项目“八部合音”的表演团队正在紧张排练中。新华网张欣然摄。

  此次演出,张艺谋导演邀请到了台湾地区非遗项目“八部合音”的表演团队台湾达玛峦文化艺术团。在团长全渊能看来,“八部合音”作为一首古老时代的祭祀曲,凭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音方式,达到了天籁一般的效果。同时,传统“八部合音”的展示,对于仪式非常重视,因为祭祀本身关乎人民对丰收的祈祷,所以在传承中,这样的精神内涵也一直是传承的一部分。

  在《对话·寓言2047》的舞台上,全渊能表示,打破古老传统文化的禁忌,是它被更多人接受的重要基础。此次演出,虽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在表演形式上也与以往不同。但在全渊能看来,无论是舞台效果还是对演出的要求,都未破坏八部合音的“歌”,同时对八部合音表演的仪式感完整保留了下来。在全渊能看来,这样的形式可能会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突破方式,是传统非遗燃起新火花的重要契机。

  相比于八部合音源自传统的祭祀需要,“坡芽歌书”在表演形式上要自由一些。从古老的山间水旁,到现代化的舞台背景,这一以图画文字记录在土布上的非遗项目,仿佛从远古的民间穿越而来,在经过设计的舞台布景之下,毫不露怯。在“坡芽歌书”记载的81个图案中,蕴藏着81首情歌和年轻男女对爱情的态度。

  6月6日,《对话·寓言2047》排练现场,坡牙歌书的传承者们正在紧张排练汇中。新华网张欣然摄。

  作为坡芽歌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次演出的表演者农凤妹已经不是第一次将坡芽歌书带到现代化的舞台了,早在2013年,她就曾将这一古老的非遗项目,带到国门之外的夏威夷,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坡芽歌书的表演,最小的表演者年龄5岁,也许对年轻一代的表演者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而从他们此次的表演中,我们也能够看到非遗传承的新未来。

  此外,藏族的扎木年、内蒙古的呼麦,都为此次演出增添了很多别样的色彩。在7分钟的表演时间中,传统非遗项目的核心精髓得以展现,面对新的观众、新的环境,传统非遗项目并没有对舞台出现水土不服。

  在精心的设计之下,传统非遗文化得以呈现完整的面貌,同时在表演最后三分钟的“附加题”中,传统文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展示了非遗的生命力,也为未来非遗文化的传承找到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在很多观众看来,非遗项目的表演,能够让人回到一种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去回顾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为越来越不为人所关注的非遗,带来了新的生机。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雅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