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胡玥姣
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舞台上,萨顶顶曾经以一曲如梦似幻的《春江花月夜》,让听众令人陶醉。时隔两年,这首由最美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在网络上依旧保持的极高的热度。
一千三百多年前,寂寂无名的扬州书生张若虚,写下了诗作《春江花月夜》。在初盛唐之交,高手迭出的文字江湖里,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那轮皎皎孤月也成了中国最闪耀的月亮,慰藉了千古文人骚客。这首《春江花月夜》更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然而,谁曾想这首“盛唐绝唱”,曾被尘封了一千年,几欲失传,直到明代万历年间,诗学家胡应麟在《乐府诗集》中,发现了这颗“蒙尘的明珠”,它才得以流传后世,享誉芳名。
一千三百多年后,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萨顶顶空灵婉转的歌声。将最美月夜唱给所有人听,碧波万顷,花林如霰,汀渚蜿蜒,江天一色,万物静默中,这轮孤月跨越千年时空朗照万家。
最初《经典咏流传》节目组邀请萨顶顶,曾给她推荐了几首经典诗词,但萨顶顶都找不到创作的灵感,在讨论的过程中,节目组无意间提到了这首《春江花月夜》,萨顶顶秒回:“就是它了!”谱曲的灵感也瞬间爆发,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一气呵成。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以悠扬细腻的笔触,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通过“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绰约清丽的诗歌意象,铺陈开一幅奇瑰浪漫的春江月夜图,大江东去,明月孤悬,春潮澎湃,夜野无垠,诗情、画意、哲理含蕴其中。诗中那热烈而饱满的情感,几乎是一气呵成。
鉴于此,萨顶顶在谱曲创作之时,没有用传统的作曲方式,也没有重复许多音乐桥段,她说:“它只有一气呵成,从头到尾整个想象、整个气场才是完整的。”
全新的音乐曲风配上萨顶顶空灵的声音,将这幅闪耀千古的“春江花月夜”,生动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之余,又充满着探索的惊喜。
萨顶顶音乐里蕴含的蓬勃生命力,来自于她多年辗转各地的音乐采风,她扎根于民间,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像音乐路上的苦行僧,不断地追索,不停地探寻,去领略完全不一样的音乐系统,从非遗音乐流传千古的生命力中汲取养分,化为自己音乐的新生命力 。
经典无论何时都不会落伍,更不会被时光所掩埋,正如这首“孤篇横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诸多名句也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一代代诗人在前代诗人的创作中,不断的浸润、学习、熏陶,完全内化于心。并进行不断地创新与表达,这是经典“源”和“流”的体现。诸如萨顶顶这样的音乐人,也在从经典的“源”与“流”中,找到自己音乐的新生命力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这个万物蓬勃上升的时代,汲取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养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是经典的不朽魅力,也是传承的永恒生机。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带有中国气质、中国神韵的作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经典被经久不衰地唱响。
责任编辑:胡玥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