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聚焦抗疫前线的纪录片人

2020-07-30 17:05:55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

金爵电影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武若曦):7月28日,在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的“抗疫前线的纪录片人”专场上,范俭、范士广、林晨、秦晓宇、竹内亮等曾深入抗击疫情一线的纪录片创作者,和大家探讨了特殊时期纪实影像的拍摄角度与边界拓展。

作为获得过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大奖的资深纪录片导演,范俭有过拍摄重大事件纪录片的经验,他的《活着》和《十年:吾儿勿忘》聚焦汶川地震。与2008年深入汶川地震创伤的第一现场不同,这次去武汉,范俭有意选择了“往后退一步”,他选择了居民社区作为拍摄的“主战场”,将那些表现社群关系的故事集结成了一部作品,并取名为《被遗忘的春天》。

由范士广任总导演的纪录片《人间世》曾引发过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次他决定再次把镜头对准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但他有意抛弃了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体化的感受。“在特别重大的灾难面前,我觉得个人化的叙事、经验和体验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支撑,而且会让你看到个体中的经历。若干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是更为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展开了100个人的采访计划,我们离开武汉前一天还在采访。”范士广认为,纪录片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反映现实和时代的时候,能呈现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复杂性,“这是你的天性要做的一件事情。”

与范俭和范士广的专业出身不同,武汉人林晨是一名VLOG博主,在B站上也是小有名气。在封城的日子里,他用手机和无人机拍摄创作的系列短视频《武汉日记》是疫情初期最早获得高关注度的武汉影像纪录。林晨坦言自己当初确实想记录疫情,但更多是从日常视角出发拍摄的,“日常的东西才更加真实鲜活”。他在拍摄时故意把航拍无人机起飞的镜头都拍摄进去,因为这代表了拍摄者的视角,“有了这个镜头就有了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大家日常的生活就被升华了,“我的片子里没有一条特别完整的故事线,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整个精神和抗疫背景又是一致的”。

如果说林晨的《武汉日记》完全是一次个体视角的呈现,那么大象纪录创始人秦晓宇正在制作中的全民记录计划《余生一日》则像一束聚光灯,打在了生活的万花筒上,试图把不同的视角集结起来。这部纪录片邀请百姓在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拍摄他们与亲友的日常片段,最终剪辑成一篇中国人的抗疫“影像日记”。在秦晓宇看来,这种企图具有启蒙意义:“大家突然觉得,原来我记录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它就是历史本身,原来我就是一个历史的书写者。”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在疫情期间,带来了两部带有典型新媒体属性的作品《南京抗疫现场》和《好久不见,武汉》。区别于其它拍摄疫情主题的纪录片人,竹内亮以在华日本人身份进行的主观讲述,呈现了最客观的记录,以此告诉世界发生在中国武汉的真相,“我想把我亲身看到的武汉传达给全世界,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去掉外国人对武汉的偏见。”  

责任编辑:胡玥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