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60后 ”男性疾病调查
梅艳芳、高秀敏、罗文、陈逸飞、侯耀文……接连猝死的背后,反映着这个社会人群角色中,我们最忽视关心他们。
而40-50岁的“60后”男性是这一人群中负累最重的。在社会角色上,他们是承担着最重负担的脊梁,金领级人群比例最高;在家庭角色上,他们承担着父亲甚至爷爷并且是儿子的三重角色。这一人群的心理多半已呈现多重压力的特征,而在生理上,已是各种病变的高发期。
我们走进病房、急诊室甚至家庭,走近这一处在疾病危机边缘的人群,用生命的案例和代价警醒大家:呵护这群看似最坚强的人,虽然他们是我们眼中打不倒的父亲,摧不垮的丈夫,永不言苦的儿子。
今天,时报推出“危机60后”男性疾病调查第1个话题:猝死。
死亡来得猝不及防,而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
夏季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近几天杭城各大医院急诊科每天都接到数例心脏病患者,他们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不省人事。
为什么看似健康的身体却在刹那间垮了?而当这种危机情况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对?
典型案例
游出不到50米突然昏倒了
“多亏了那个小伙子懂心肺复苏,要不然我这条老命就没了。”昨天下午2点半,市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内,张大伯正和几位病友讨论病情。显然,侯耀文的死带给他们很大触动。
上周四下午,张大伯像往常一样去家附近的一家游泳馆游泳。
“我身体向来很好,从没心脏病,一年四季坚持游泳健身,没想到……”刚动手术不久,张大伯讲话有点喘,“那天,我就在浅水区内游了游。游出不到50米就出事了。”
张大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昏迷了,身体也随之慢慢滑到水中。旁边一起游泳的人开始以为他只是滑倒了,伸手去搀扶时却发现他已经没有知觉,大家赶紧将其拉出泳池。
这时,一位懂点医术的小伙子看张大伯半天没反应,心跳也时好时坏,就立即帮张大伯做心肺复苏。
5分钟后,120医生及时赶到,经查,张大伯是突发性心梗,必须立即手术。
“我算是鬼门关去过了,想想都后怕,不过我比侯耀文要幸运多了。”张大伯笑了,因抢救及时,他性命是保住了,目前仍需留院观察。
跟儿子发生口角,老人猝死
杭州人老梁一直有心脏病。五年前,他就因突发心肌梗塞送到市一医院救治。当时,医生给他阻塞的血管里安放了一个支架,术后,老梁感觉挺好。
回家后,老梁一直没定期检查身体,直到并发了糖尿病、高血脂,老梁还是没把这个病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老梁为了一件小事,跟儿子发生了口角,一气之下,老梁就没缓过气来。等到老人的家属把老梁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停止呼吸,瞳孔放大,任凭医生怎么抢救,也回天无术了。
市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邢炜说,40至70岁的男性是心梗猝死的高发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动脉出现斑块,就像是一把子弹上膛的枪,一旦扣动扳机,“子弹”打出去,就会造成心梗。
现状调查
杭州冠心病猝死年龄突破35岁
根据国家1998年以后的统计材料显示,我国发生心源性死亡的患者每天有7000人,占了所有死亡人数的50%,其中多数人是死于冠心病。也就是说,每5秒钟就夺一条生命。
来自杭州市疾控中心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杭州市冠心病的发病率为8.49/10万,其中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提前了5-10岁。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市一、市三、市中等医院每年都要收治近千位冠心病患者,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了近80%左右。据了解,这些医院基本每周都会有1-2名中老年人,因心肌梗塞或脑猝中急性发作入住重症监护室。不过,近年来,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年纪已经突破35岁,年龄小于40岁的冠心病患者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4.3%。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要特别当心
“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市三医院副院长周智林说,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堵塞或严重狭窄引起的严重心肌缺血。除了冠心病以外其他引起猝死的还有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大动脉炎、主动脉夹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引起的猝死大概占到了80%左右,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引发猝死的高危人群。
周智林说,高血压患者如果不吃药,六七十岁不是脑出血就是偏瘫、脑痴呆,将会影响后半生的幸福,包括猝死。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有了糖尿病就相当于你已经有了冠心病。
最严重的是高脂血症患者,这种患者平时一点感觉没有,身体比谁都壮,但是10年以后血管里面全阻塞了,引发心肌梗死的几率很高。
另外,抽烟、喝酒、吃肉、肥胖、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等因素也是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能吃能喝,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身体肥胖强壮的人要特别当心冠心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
一些轻微先兆不要忽视了
对于这些隐秘的疾病难道就没有任何事前预防吗?
“一般来说,心肌梗死都有早期症状。”张邢炜说,一半病人早先是有症状的,一半人是突发的,突发的人里面有一半是有先兆的,主要是先兆太轻微了,尤其是男同志不当一回事,觉得一会儿就好,很难引起重视。
比如,有些人身体非常好,早上起来后觉得胸口不舒服,一两分钟就好了,在上班骑车或者挤公共汽车又一阵难受,但又好了,“实际这就是心梗的征兆,如果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今天第一次发生,这就是心梗的征兆。”
“还有些人就是过得不舒服,嗓子像烟呛了一样,只要第一次发生就是心梗。还有的人是晚上睡着了,一下子憋醒了,自发性的胸闷,跟人家聊天或者看电视突然心脏不舒服了,一会儿又过去了。”
“如果晚上睡觉时憋醒了很难受,五分钟就过去了,全身冒汗,超过10分钟浑身湿透了,这个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死,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上医院……”张邢炜再次强调。
心血管病老人排便不要“较劲”
杭州虹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宋爱华指出,有心脏病史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激动、过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量服用降压药物;防止大出血及严重感染;不要吃得过饱,应戒烟、少饮酒;不能长时间剧烈地运动或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长期服用心得安等药物时,不能立即停服等,都有利于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点需注意的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要跟排便“较劲”。
张邢炜指出,老人排便用力是大忌。老人平时应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在生活调理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就要及时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比如芦荟胶囊、番泻叶、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等。
由于蹲位排便相对于座位排便来说,所用的腹压更大,危险性也相对要大一些,所以最好能选择坐便方式。排便结束站起来时动作也要尽量慢一些,以免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导致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
如何抢救
心梗病人不能随意搬动
一旦发现家人或同事等有心梗前兆,倒下后4分钟应该做些什么?
专家指出,不能忙于搬运,而应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不要让其说话和走动,更不要摇晃病人。
如患者身边有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应及时帮助其服用,硝酸甘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但一定要含服,含在舌下,一分钟后就能起作用。
四个步骤抢救心梗病人
←1)首先使病人仰卧,背部垫块硬板,或使其仰卧地上。为促进静脉回流,可将下肢抬高。
→2)迅速通畅气道,这是复苏成功的最重要的步骤。清除口腔异物,同时一手置于患者颈后将颈部托起,另一手使其头部后仰,下颌向前向上推,舌头便可离开咽后壁而使气道通畅。
←3)拳击心前区。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在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上,以中等力量叩击2~3次,有时可使心脏复跳。
→4)人工呼吸。如患者不能自动呼吸,应立即开始。患者仰卧,松开其领口和裤带,迅速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假牙、呕吐物、血块、食物残渣等,取仰头抬颏位,一手紧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以不漏气为准,均匀连续吹气两次,以看到患者胸廓隆起为有效,每次吹气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