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耀文(资料图片)
侯耀文出生于1948年,是侯宝林的第三个儿子,哥哥侯耀华比他大2岁。因为有着侯宝林这样一位父亲,耀文感到特别自豪,也特别向往父亲所从事的事业,但因为自己尝够了当艺人的苦,侯宝林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说相声了。
子承父业
侯耀文从小喜欢相声,而且颇有天赋。1965年夏天,侯耀文考上高中,他刚报完到,就陪一个同学去考铁路文工团。在看别人考试的过程中,侯耀文的好奇心被逗上来了,也想试一下,没想到,他一试中的。考官听说他的父亲就是侯宝林时,还出主意让侯耀文马上退学。侯宝林知道后生气地一拍桌子:“谁让你去的?”说完,掏出钱一甩:“别胡思乱想,交学费,好好上学去。”
后来,铁路文工团派人几次说情,侯宝林见事情已经不可挽回,又看到儿子渴盼的目光,最终答应了。侯宝林从此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儿子眼界要阔、耳朵要阔、肚子要阔,即多看、多听、多装,督促侯耀文博采姊妹艺术之长,广泛感受社会生活。
侯宝林家里常来一些京剧名家,每次来人,他都要儿子跟着别人学上一段。侯耀文进步很快,并且突破了父亲以说为主的路数,形成了自己以唱为主的风格。
1984年秋天,在沈阳举行的全国相声大赛上,侯耀文获得表演、创作一等奖。侯耀文的事业发展顺利,他的个人生活却很不如意。由于父亲坚决反对他离婚,侯耀文一直隐忍不发顾全家庭和亲情。直到1990年,侯耀文才结束无爱的婚姻,和演员袁茵组成了新的家庭。随后,侯耀文便把全部心思投入到事业之中。1990年代是相声艺术转折的年代,经过那段火红的岁月后,在多种娱乐节目的冲击下,相声的发展渐显疲态,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之后,在小品的夹击下,相声开始淡出舞台。这种状况到了1999年表现更甚。那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相声节目只有一个,而且还是排在零点以后。
苦守门户
面对着相声的衰落,侯耀文选择了孤独的坚守。当有的单位请侯耀文出面去演小品时,他拒绝了,他对哥哥侯耀华说:“相声是我们的家传,就是死,我也要守着相声的门户。”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已在铁路文工团重要工作岗位的他不管平时多忙,临睡前都要看一小时的书,文史哲、天文地理无不涉猎。为了锤炼自己的唱功,他不仅把唱腔和音色模拟得有模有样,还用心地去揣摩剧情和剧中人在演唱时的思想情绪。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使他的唱腔渐渐达到了专业的水准。
2001年,为了创作相声《火红的心》,侯耀华提议侯耀文以话剧演员为模特,他们还几次去看话剧《茶馆》,揣摩精髓。终于,在一个20分钟的相声段子里,侯耀文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随后,兄弟俩倡议举办了全国相声大赛,当大赛的纪念品被定为侯宝林大师的镀金像时,兄弟俩都十分激动。2006年最火爆的相声演员郭德纲横空出世,而郭德纲就是侯耀文精心发掘和栽培的结果。看到相声事业后继有人,侯耀文欣慰不已。
再度离婚
当上级领导要他担任铁路文工团团长时,侯耀文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是犹豫,倒是侯耀华劝他说:“应该干,这样你就有了一块守住相声的阵地了。”听了哥哥的话,侯耀文最终答应了领导的要求,走马上任。
他期望着铁路文工团能成为相声复兴的基地。在侯耀文孜孜以求于相声的传承时,当时曾传为佳话的第二段婚姻在维系了14年后终于在2004年走到了尽头。一时间,社会上的各种议论纷至沓来。侯耀文不堪其扰,一向好脾气的他也忍不住对问询他的记者大动肝火。到后来他关了手机,独自生着闷气。
但在哥哥的耐心劝导下,侯耀文渐渐心里释然了,半年后,他在安徽卫视做访谈节目,当有人问起他的婚姻时,他没有尴尬,而是坦诚相告,并直言自己在婚姻的问题上不及格,感叹事业和婚姻不能兼顾。他还幽默地拿潘虹打比方说:“她演的戏多好啊!可婚姻一样不幸。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来源: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