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娱乐评论

飞花似花 不要借侯耀文“抖包袱”

  侯耀文英年早逝,让喜爱相声艺术的大众唏嘘感叹不已。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偏有不少媒体与个人费尽心思地拿侯耀文抖“包袱”作文章,极力渲染侯耀文生前身后事,搅得侯耀文上天堂亦灵魂不安。

  所谓的“抖包袱”,是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习惯上将笑料称为

“包袱”,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抖包袱”在曲艺中有画龙点睛之效,但某些媒体与个人“抖”侯耀文的“包袱”,并在他去世之后,实在是无聊无味之极。

  侯耀文刚去世,便有对侯耀文是否有资格当“相声大师”之争。毋庸置疑,侯耀文是相声名家,作为侯氏一脉接班人,他继承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艺术真谛,他的《糖醋活鱼》、《见义勇为》、《侯氏发声法》等作品脍炙人口,他与石富宽的搭档成为八十年代最出色的相声黄金搭档之一;侯耀文是相声艺术推广者与传播者,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和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副团长,面对相声家道没落、众多同行改行,他坚守阵地,不拘一格广收门徒如郭德纲等,为相声艺术的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斯人已逝,侯耀文是否够资格当“大师”,侯耀文生前早有话说,“作为大师或是相声的领军人物,既不是单位授予的,也不是同行推荐的,更不是媒体吹嘘的,而是人民心中真正认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侯耀文是否“大师”自有定论,还是不要以此为由搅离去之人为好。

  倘若说,侯耀文是否够资格当“大师”之争,或有“盖棺定论”之意的话,那么有些所谓的“抖包袱”实在是不厚道。譬如,“据估计,侯耀文身后遗产约多少?1、三四千万元;2、四五千万元。”这是《江门日报》6月26日列出的“读报有奖”题,答对者将有机会获得某健身俱乐部健身月卡。看客实在郁闷,作为一家政府机关报纸,不悼念侯耀文也就罢了,居然无聊到把一代相声名家的身后私事冠冕堂皇地搬上报纸,作为猎奇的娱乐大众的材料。再譬如,侯耀文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这本是很早的过去时了,却非要在侯耀文去世后抖出来,到底有何目的呢?恐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吧。还有,谢东会不会参加追悼会?侯耀文是不是被王朔“气死”的?侯耀文的初恋情人是韦唯?这些另类的“包袱”在无聊客的鼓噪与喧嚣中居然在媒体上大肆传扬,将侯耀文的去世转变成大众娱乐的“菜”,这种“狗仔心态”,是对逝者的大不敬,对大众敬重逝者的情感亵渎,动机实在卑鄙、心理实在变态、行为实在恶毒。

  古斯塔夫·马勒在《大地之歌》中写道:“我已困倦,灯已熄灭,诱我入眠,长眠之地啊,我已来到你这里。赐给我平静吧,我需要休息。”一生为相声艺术劳苦奔波的侯耀文已经逝矣,并将于七月五日入土。不管是喜爱或者不喜爱侯耀文的人,还是听听《安魂曲》,送逝者安静地前往极乐世界吧。

陈凤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