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文娱快讯

《我的阿勒泰》:“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2024

/ 05/21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赛博吸氧剧”“洗净‘班味’”“在工位的心飞到了新疆”……

8集京产网络剧《我的阿勒泰》,被网友们赋予五彩标签,鲜活有趣。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该剧是首部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网络剧,同时在爱奇艺微尘剧场播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该剧凭借8.8分获得2024年豆瓣最高分国产剧集,观众口碑极佳。自北京市广电局出台“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工作机制以来,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向着题材、内容、形式、传播等维度实现精品化进阶,该剧正是在这一工作机制牵引下孵化出的“代表作”。

剧集改编自作家李娟2010年出版的同名散文集,以生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汉族少女李文秀和开小卖部的母亲张凤侠的生活轨迹为主线,讲述了她们与当地哈萨克族牧民相处的故事。

李娟的文字,朴实而灵动,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情节,全是平淡生活里的琐事、趣事,亲切、平和。剧集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没有浓烈恣肆的冲突,而是缓缓诉说,宛如清泉流淌,温柔、绵长,熨帖身心。

雪山巍峨,森林广袤,牛羊成群,骏马奔腾……《我的阿勒泰》以美不胜收的影像风格,再现了北疆风土人情。走进“阿勒泰”,山川、河流、风声、云语,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来去停留;世态、人情、纠葛、摩擦,在观众心中悄悄地流转起伏。富有民族音乐情调色彩的配乐,与影像风格、人物角色、叙事铺陈,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剧中,少女文秀沉酣于草甸芳菲之中,调皮的哈萨克少年巴太,悄悄把她两只鞋的鞋带绑在了一起,待她醒来,起身欲走时猛地摔了个大跟头,继而愤怒地拎着一双鞋奔向巴太讨说法……像这样充满生活趣味的情境,那样明媚,那样粲然,流淌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流。

山间听风,林间追梦,生活是最好的写作老师,也是最好的影视编剧。如若仅是展现山河绮丽、风物卓绝,这部剧定不会收获一连串的好评与关注。其实,在看似平淡的日常表象之下,是彰显生活质感的颗粒度,是关于人物生存、身份与梦想的探寻,不乏粗鄙残酷,实则细腻诗意。这也是全剧最触动人心、引人品咂的内在张力。

马伊琍饰演的妈妈张凤侠,是旷野里的“女侠”,擅社交、讲信用、重情义,饱经风霜磨砺,却又坦荡如初。她扎着两条麻花辫,皮肤褐黄粗糙,性格狂放不羁。当女儿问她,自己笨手笨脚的,但是不是还算个有用的人?她作答:“我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啥叫有用?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率性的话语,藏着最舒展的生活观、价值观。她看似不靠谱,却永远不会被单调辛劳的日子击倒,生活已将她磨洗成了山野里的哲学家,乐观洒脱,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周依然饰演的女儿文秀,温顺的“小绵羊”,从辍学奔赴乌鲁木齐打工,遭遇各种辛酸,到回归阿勒泰生活,与母亲相依为命——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初到阿勒泰时,她找一位放牧大爷问路,任凭如何比划,大爷都“听不懂”;她跟母亲去公共澡堂洗澡,一位阿姨毫不见外地说,来,使点劲,帮我搓澡;澡堂里,妇女们在氤氲的水雾中动情地唱起歌谣,她猛然被震撼,清澈的眼眸里写满洞察的欲望……

文秀的奶奶,年高,失智,明白一阵糊涂多时,时不时冒出一两句令人醍醐灌顶的金句。她喜欢看武侠片,总是回忆:“我那个时候在沈阳收垃圾,到了晚上,就睡到大桥下面,累得呀,我就想哭。我就想,我就是那武侠片里的人,正在闯荡江湖呢。想着想着,就不觉得苦了。”身为异乡客,她的心,始终困在故乡。

巴太的爸爸,一个执拗地坚持旧传统的老猎人。他隐痛于曾经熟悉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更迭而点点消逝:不能再养鹰了,不能再打猎了,也不能固守“守寡儿媳改嫁,要把孩子留在男方家”的旧习俗了……这些,或多或少导致了他和家人们一次次的冲突与隔阂。然而,最终,他还是自我和解,“放走”了儿子巴太,卖掉了家中一半的牛羊,去往新的牧场,过自己的生活……

万物有灵,人皆有情。在岁律更新中,在牧场流转中,阿勒泰大草原上形形色色、平平凡凡的男男女女,共同描摹着最原生态、最简单态、最虔诚态的生活画卷,他们彼此认知、交流、理解、互助,共同面对自然逆境的考验,经受人世生死的洗礼。

游目骋怀,在阿勒泰自然景观的悄然“氧愈”中,在与牧民们日复一日的相处交往中,文秀渐渐推翻了心里那道屏障,发现了这片土地的生活之味、生命之美,也自然而然地开启了有如神助的浪漫书写,比如——

“这深山里的稀薄社会,的确从没有过被明确监督着的秩序,一切全靠心灵的自我约束。那种人与人相互间、人和自然之间本能的相互需求而进行的制约是有限的,却也是足够的。”

剧中她的那句台词更为点睛:“去生活,去爱,去受伤……”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受伤中锻铸人格,充盈内心,从挫折中汲取力量,抛却忧苦,学会前行。

文秀的成长与蜕变在于,她真正投入了真实的生活。“生活在前方牵拽,命运的暗流在庞杂浩荡的人间穿梭进退,见缝插针,摸索前行。”她笔下的文字,在时光的雕刻中,日渐广博深厚,愈发闪现灵性,同时也悄然勾勒着剧集本身的精神脉络、文化肌理、人文底色。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生活永远都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一边失望,一边希望。就像剧中那位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族女性老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呀!”

至简至真,至情至性,低配物质,高配灵魂,这就是脚下这片广袤原野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开阔,在于找寻到精神的栖息地、灵魂的归属地,并在日出日落、走走停停的庸常生活里,驰而不息,慢而有恒,温婉了烟火流年。

见天地,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懂怜悯,所以宽容;见自己,明归途,所以豁达。这便是《我的阿勒泰》书写的平凡生活,而映现的却是命运波澜淘洗出的高贵人性。(作者为媒体人)

责编:

审核:胡玥姣

责编:胡玥姣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