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文娱快讯

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2024

/ 03/27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

手机查看

作者:张凯滨

从《演员的诞生》到《演员的品格》再到如今的《无限超越班(第二季)》,以演技评议为看点的演技类综艺已经走过七年。然而,当年呼喊着“好演员的春天已经来到”开辟的综艺新赛道,现如今却几乎弃谈演技,靠着立人设、聊八卦来蹭热度、博眼球。在专业性和话题性之间、在价值输出和娱乐流量之间,演技类综艺陷入“七年之痒”的泥淖之中,《无限超越班(第二季)》正本着“黑红也是红”的执念,在微博热搜榜上“一骑绝尘”。

在流量稀缺的当下,任何一档综艺节目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都是人之常情。只是《无限超越班(第二季)》在演技类综艺的专业性与话题性之间失衡,“贡献”了颇多槽点,更伴随一系列奇葩热搜,走进观众视野,委实令人唏嘘。

演技类综艺的初衷是在流量和资本主导的演艺圈给演员们一个喘息的空间,让专业演员依靠实力说话,通过在节目中的自我演绎、导师点评、帮带提升,进而用好演技赢得职业尊严。所以,围绕“演技”的揣摩、讨论、呈现才是综艺叙事的核心议题。然而,一档标榜“演员专业艺训真人秀”的演技综艺对“艺训”着墨不多,少见真刀真枪磨炼演技,艺员们谈天说地,反而让导师们配合着卖力经营话题,向佐聊家庭、金莎聊爱情、朱梓骁聊直播带货……把热搜爆点拿捏得死死的,聊八卦冲淡评演技,由此彻底失衡的天平,近乎干脆放弃“演技”,而是制造频上热搜的话题,源源不断的槽点成为节目的卖点,掩盖了节目在价值立意上的“失职”。

对于槽点本身,已有不少盘点,更值得深思的是节目制作方与观众期待之间的“错位”。从读写关系看,文本阅读的精妙体验在于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的叙事默契,即一种隐性的契约关系。观众纷纷吐槽《无限超越班(第二季)》是因为节目本身的内容打破了潜在的叙事契约,既然号称“帮助艺员训练演技,体悟角色内核”的演技真人秀,那么观众期待艺员是秀演技的真人,而非如今这般秀的不是演技,而是在综艺里大秀人生故事、私生活。公私边界的混淆,带来不断霸榜的热搜,这虽然满足了部分观众的窥私欲,但也使得节目沦为闲暇时光的电子榨菜。再说“秀”,其中包含着标准和门槛,是某种值得被看见的存在。那么,眼下艺员生硬、浮夸、尴尬、套路的表演是否有违“秀”的本意?若是本着先抑后扬的叙事策略,艺员演技水平低点,经过导师点拨、训练其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倒也在情理之内,只是节目中这一环的叙事并没有明显展开。

槽点反映的是《无限超越班(第二季)》节目自身定位与实际内容品质之间的落差,而笑点则是蕴藏在节目细节中的那些有意味的故事、表情和说辞。向佐自诩为练演技,闭关七年,外国流浪、睡大街,最需观察生活时却远离生活,实乃刻舟求剑的荒诞;王锵自诩有一个武侠梦,但在即兴小考中扮演李慕白时,他手足无措、毫无章法,成了眼高手低的典型。当然,还有观众嘴替之称的导师吴镇宇,素有“内娱整人”的称号,每次都一针见血地指出艺员的问题,怼人的一幕幕更是为节目贡献了诸多笑点。可以说,吴镇宇的点评每次都直击观众的痛点,提供最强的情绪价值。

事实上,节目中的笑点与槽点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甚至笑点本身就是槽点。无论是荒谬的还是幽默的,让人发笑是节目中值得珍视的部分。但是,笑点只是节目的点缀而已,对演技类综艺而言,还是要重新确认自身的爆点。这里的“爆点”不是指节目中争议性话题在网络舆论场的爆发力,而是指这一类型综艺的生长点、成长性。让演技类综艺富有持久生命力的硬核话题始终是围绕演技展开的。通过对演技的专业评判和指教,对演艺行业发展现状、演员发展困境的真实呈现,有助于让观众了解演员这一行业以及演员本人的复杂性,这些影视创作幕后的故事有助于公众对影视行业建立准确的认知与合理的期待。在此,公共性的话题并不是被排斥的,比如《无限超越班(第二季)》呈现的长视频与微短剧之间是否存在鄙视链、演员是否可以直播带货等问题,也是值得观众投入情感去认真思考的。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历经“七年之痒”,演技类综艺需要寻回初心,为观众提供有益的情绪价值。窥探隐私、制造矛盾、建构人设,这都无法为屏幕外的观众提供有序的正面情感,以抵御日常生活中的苦闷、压抑和焦灼。物质丰裕的年代,人们更看重是否有人与我同频共振,是否有人可以感同身受,演技类综艺需要演员演绎让人共鸣的故事、情节,也需要演员展露自己个人真实的情感,那是一种可以跨越阶层的社会通行的“语言”。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责编:

审核:胡玥姣

责编:胡玥姣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