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举行“复兴之路:主流电影的传承与创新”论坛

2019-06-22 08:58:45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主流电影如何才能叫好叫座?讲故事的身段俯下了,手段更新了,个性彰显了,通过商业竞争走进市场走向观众,让电影传递的“真善美”抵达更多人,由此在迈向电影强国之路的过程中,主流电影才能成为行业发展的真正引领者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主流电影必须有新的突破,而进步的能量有一部分恰恰蕴藏在传统电影之中

  《战狼2》《红海行动》两部年度票房冠军,以及今年目前票房最好的《流浪地球》,这三者有什么共通点?价值认同高、制作精良,又能获得观众在娱乐性上的认可,这种影片被业界称为“主流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复兴之路:主流电影的传承与创新”论坛上,尹力、李少红、赵宁宇、文牧野等电影主创,围绕“主流电影”如何创新主流价值表达、创新对接主流观众展开讨论。

  随着电影产业的逐步发展,中国年度票房已突破600亿元,越来越多主流电影进入公众视线:《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让观众看到青年演员参与厚重历史题材的可能;《流浪地球》登陆海外平台,引发全球话题,更是中国电影产业试水“科幻蓝海”的成功案例。主流电影如何才能叫好叫座?讲故事的身段俯下了,手段更新了,个性彰显了,通过商业竞争走进市场走向观众,让电影传递的“真善美”抵达更多人,由此在迈向电影强国之路的过程中,主流电影才能成为行业发展的真正引领者。

  为价值找到承载——用好故事满足主流观众情感需求

  李少红在不久前拍摄了讲述平津战役的影片《解放了》。熟悉她的观众都知道李少红之前以拍摄古装和情感题材见长,此次跨度这么大该如何驾驭?李少红认为,主流电影的叙事手法和感情抒发可以多元化,大背景大历史可以宏观表达,也可以找到“小切口”抵达观众。“融入人性和情感,去讲述一群人、讲好一个故事,我觉得这是主流电影的重要内容。”《解放了》的剧本采用平实视角,聚焦了一群大时代里的普通人。导演没有过多渲染战争场面,转而讲述了以解放军炮兵连长蔡兴福为代表的普通士兵解救围困城中孩子的故事。

  《解放了》的故事让尹力想起了他2004年拍摄的《张思德》,影片突破以往一些电影中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塑造模式,用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敲开观众的心房,成为对接电影市场主流观众的一次成功尝试。尹力说,张思德甚至都没有留下原型照片。“或许他就是那种走在大街上都不会有人多看两眼的普通人,但在这个人物身上传承和表现的,就是中国人骨子里那份善良、亲和、隐忍、利他。”当某些人觉得用物质和金钱去衡量成功与否是理所应当之际,影片表现出的张思德的精神,已不只是对革命岁月的回望,更呼应了大多数观众心底对于回归本真的情感需求。

  尹力认为,不难发现主流电影从内容到创作上,表现形式正在迅速赢得观众的喜爱。在稳步增长的中国电影票房背后,一批能实现思想、艺术、商业的平衡,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影片已成为银幕主力。

  向经典影片学习——好故事还要有工艺考究的包装

  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戏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宁宇看来,不仅他编剧的《建军大业》是主流电影,而反映人间真情的《超时空同居》《地久天长》同样能以“新主流电影”的身份去认知。在他看来,不管题材、类型如何,主流电影最核心的底色是价值导向。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主流电影必须有新的突破,而进步的能量有一部分恰恰蕴藏在传统电影之中。赵宁宇坦言,一些年轻时候还没有那么深切感触的影片,现在看来值得反复咀嚼,比如《开天辟地》中既有宏大的历史画卷,也有丰富饱满的人物性格,而且电影工艺非常考究。(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