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香港故事)新老两代粤剧人谈粤剧:魅力无限 与时俱进求发展
戏院中灯光渐暗,黑暗中远远传来几声敲击卜鱼的清脆声响,随后几声高胡,几声古筝,一段红楼梦中独有的《葬花吟》旋律缓缓在空中流荡。大幕拉开,舞台上渐亮,墙垣边一石、一花、一凳,黛玉抬着落花慢慢走来……日前,为庆祝香港公开大学成立30周年,一场以经典著作《红楼梦》改编的粤剧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上演。《红楼梦》中的多个情节被搬上舞台,用粤剧独有的唱、做、念、打,演绎一幕幕爱恨情仇。
这是自今年1月份戏曲中心开幕以来上映的戏剧中,为数不多以经典名著改编的粤剧之一。当晚的演出也汇聚了不少粤剧名伶及新晋精英,老少同台,共续粤剧梦。
李秋元是此次演出的主角之一,在《戏说红楼梦》的压轴演出《幻觉离恨天》中饰演贾宝玉。尽管已对粤剧驾轻就熟,他仍一丝不苟对待着每一次演出。李秋元称,粤剧是考验“功夫”的艺术,功夫到家才能把粤剧演绎好。
香港粤剧名伶 李秋元:其实训练我们是比较艰苦的,每天很早就起床,练声,蹬腿,拿鼎、虎跳。这些都是基本的手眼身法步,这些事从小就要学的。学这些基础是比较闷的,这基础打好之后才慢慢地学戏。
李秋元出身粤剧世家,5岁便开始接触粤剧。对于他来说,粤剧是伟大的艺术,包含着无限的情感。
香港粤剧名伶 李秋元:其实香港本土艺术,一说到无非就是粤剧艺术最有力量,有粤语的地方就一定有粤剧,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粤剧艺术。所以和其他艺术非常不同,无论你漂洋过海去到哪里,哪怕你只会唱一句《帝女花》,就能勾起你无限的乡情了,这个是其他艺术达不到的感觉。
但李秋元坦言,香港粤剧目前面临断层问题,粤剧表演者青黄不接,新的观众也仍在培养中。但他没有对粤剧的“式微”感到沮丧,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拾遗”、“拾粹”,将老一辈留下的珍宝更好地传承。
千珊亦是“贾宝玉”的扮演者,在此次演出的首幕《黛玉葬花》中率先出场。从小接触粤剧的她,从儿童粤剧班,到粤剧名人的关门弟子再到香港演艺学院第一届戏曲艺术学士;从“师徒制”到“学院派”,千珊走了一条和传统粤剧前辈们不太一样的路。对于目前的粤剧发展,千珊则充满信心。
香港新晋粤剧演员 千珊:其实我觉得,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对粤剧有一个好奇心的。他们不仅不抗拒,反而很好奇,他们会来看我的演出。近这几年政府也多了推动粤剧,也有了像西九戏曲中心的落成,演艺学院现在也多了一个学士学位的粤剧课程,可能多一些人去关注粤剧了。
千珊坦言,现在娱乐方式丰富多样,粤剧已难成为主流。但粤剧已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变化,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香港新晋粤剧演员 千珊:可能近年来会多一些新的剧本,会比较适合现在的观众,同时我们演出的时间也浓缩了,因为也是适合现代社会的步伐。还有我们在舞台的一些效果,比如说灯光布景道具上,我们都是比较创新的,也是适合现在的观众的口味,令到他们不会觉得距离太远。
千珊称,在演出字幕中,自己会尝试加入英文字幕,让更多愿意了解粤剧的外国人更深入了解表演的内容;也尝试走进校园举办工作坊,希望培养起孩子们对粤剧的兴趣。未来,希望能在粤剧的传播方面聚焦“广度”发展,向海外、向年轻一代传播粤剧文化。
香港新晋粤剧演员 千珊:我觉得粤剧是真的属于我们香港的,或者说岭南的一个表演艺术,是真的属于我们的。有我们很浓郁的文化,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里面,所以很值得我们去保育和传承。而香港粤剧一路以来,随着社会其实是一路在发展下去,我们很愿意去接受新的元素,令到现在现代的观众也能够去欣赏粤剧。这个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抱负,也希望能够出一份绵力,去将这个传统艺术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记者 陈烁 李柏鸿 香港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靖强新闻评论新疆天鹅泉缥缈雾气中天鹅起舞 近日,新疆伊宁县英塔木乡的天鹅泉湿地,上百只天鹅在雾气中“起舞”。黄山迎来今冬第三场雪 云海雾凇壮美景观齐现 1月16日早晨,刚迎来今冬第三场降雪的安徽黄山雪后放晴,白雪将黄山群峰和奇松怪石妆点...[详细]
罗大佑。同时,我也在观察离开家的年轻人,比如北漂,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需要一些成长故事来告诉他们,人生历练更多,生命会更充实,可以更坦然面对生命的下一步[详细]
平鑫涛去世。琼瑶为丈夫“花葬”本报讯(记者[详细]
杨亚洲 凡人凡事永远是创作主流。作为一部曾经多次被改编演绎的经典小说,《半生缘》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都已为观众所熟识,相较于老版作品,此次新版剧作更强调的是人物成长过程与全新的时代特性[详细]
拉萨 非遗进社区这是6月4日拍摄的藏戏展演。当日,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旅游及文化部门组织非遗文化走进拉萨市格桑林卡社区,让更多社区居民了解非遗保护项目,丰富社区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