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青春是什么样的?是“佛系青年”走热社交媒体,还是年轻人集体“贩卖焦虑”?这绝不是当今青年之主旋律,唯有奋斗才是青春的最好选择。青年处于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正向的价值引领对当下的年轻人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正能量的故事、正能量的榜样来为当代青年正名,为整个社会注入活力。一个阶段以来,有不少优秀纪录片对焦青年群体、讲述青年故事,如《我们的青春》《我们正年轻》《我的青春在丝路》等,用一个个青年奋斗者的鲜活故事,诠释了真正的“中国式青春”,为当下的年轻人树立了新榜样。
中国青年,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缩影。如果将纪录片比作国家的“相册”,那么青年人绝对是这本“相册”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们的青春》以新生代青年党员的青春故事为线索,展示不同行业年轻人各自的追求和旨趣,不变的则是他们身上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朝气和活力;《我们正年轻》将镜头对准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拓荒者”虽然在年龄上不再年轻,但他们的奋斗之路却能充分诠释“年轻”的真正含义。除此之外,近日开播的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在前两季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奋斗着的中国青年,记录他们追寻“中国梦”的不懈奋斗。在众声喧哗的当下,这样的纪实作品以鼓舞人心的正能量,给年轻人以激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多青年奋斗者的故事通过互联网为大家所熟识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传播主阵地,互联网新媒体正在释放出更多可能性。正在播出的《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前不久刚刚收官的《我爱你,中国》第三季……关于青年奋斗者的青春叙事,在互联网的赋能传播下形成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给作为“年轻人集散地”的互联网视听业带来有益启示:用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为新时代青年奋斗者造像,振奋当今青年之精神,这就是当代青年人的最美叙事。
没有条条框框的道理和说教,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可感可触,用青年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塑造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纪录片的特长。尤其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始终以立足当下、把握时代为创作根基。因为,只有真实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看到,无论是电视端播出的纪录片作品,还是互联网平台推出的网生纪录片,都采取了小而轻的切入口,用“小人物”的青春让观众见证国家、时代的“大变迁”。其中,《我们正年轻》《我的青春在丝路》等微纪录片,也在尝试以更新的表达方式来传播。小故事、短时长,整体叙事和编排显得轻巧、清新、鲜活。《我的青春在丝路》从第一季“我在巴基斯坦种水稻”“哈萨克斯坦修井记”等主题,到第三季的“津巴布韦的野象守护者”“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爸爸”……每个故事都凝练生动、内蕴丰富。也正因如此,作品中所承载的情怀和正能量才能真正鼓舞更多年轻人。
新时代的新青年,奋斗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纪录片作为一种有力量的社会记录,要善于打造新内容、敢于唱响主旋律,助力对新时代青年精神的引领,为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中国青年造像。 (作者:李政,系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研究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4月15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音乐家》举行了发布会,该片也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首次合拍影片,以深厚的两国情谊与家国情怀成为本届“天坛奖”的开幕影片。图为《音乐家》发布会现场《音乐家》围绕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一生而展开[详细]
艺术电影,路在何方。近年来,在中国国内电影票房市场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艺术电影的生产和放映也表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详细]
4月15日,希腊导演史蒂夫·克里克里斯携其处女作《侍者》,出席了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发布会,分享电影背后的创作过程。图为发布会现场《侍者》讲述了一位老派的侍者雷诺斯经历了一场谋杀与反谋杀的故事[详细]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今年,“注目未来”单元共有12部影片入围展映,其中外国电影10部,中国电影2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