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三季收官 再获口碑市场双赢

2019-03-25 08:31:35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一位热爱小说《三体》的高一女生写信给科幻作家刘慈欣,问他:宇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未来,究竟会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刘慈欣在回信中说:“它(科幻小说)让身处狭小空间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让他们的思想驰骋在广阔的时空中,让其中一部分人产生冲出储物间的强烈欲望,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人会将这种欲望付诸行动。”这组书信往来,被收入3月19日播出的《见字如面》第三季最后一期,成为被该节目带热的最新一批“网红书信”。

  其实,刘慈欣指出的科幻小说令人“思想驰骋”的功能,同样也是《见字如面》节目本身的魅力所在: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滋养精神空间,催生正向能量。

  《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一再强调,自己做的是“内容价值类节目”。“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从来都是为了获得内容价值。而内容价值的核心,是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获得个体生命成长的滋养,是任何时期人类进行精神生活、文化消费的最基本利益需求。”

  事实也已经证明,优质的“内容价值”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有人欣赏。《见字如面》第三季在豆瓣获得了9.3的高分,超越了第一季的8.9分和第二季的9.2分,再次获得口碑与市场的双赢。

  在前两季基础之上,《见字如面》第三季进一步开拓疆界,从前两季的只选中国信件,改为放眼全球甄选信件。据介绍,这一季的选信工作历时一年多,节目组找了几千封信,一遍遍筛选,最终播出的信件总数为75封,12期节目针对不同主题进行编排,让观众看到古今中外的人们对“情怀”的坚守,向“理想”的致敬。

  这其中,空有满腹才华、一生贫困潦倒的蒲松龄写下《除日祭穷神文》,表白心迹:“脱贫”,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有曾经轰动全国的巴金写给“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回信,81岁高龄、正经受着帕金森症折磨的巴老,每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但他用了50多天的时间,告诉孩子们:“在这一场理想与金钱的斗争中,我们绝不是旁观者,斗争的胜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有台湾作家蒋勋对大一新生的建议:多读经典,读《佛经》《易经》《诗经》和《十三经》,建立好自己的世界文化体系。还有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写给子发的信,清代文人郑板桥写给弟弟郑墨的信,有李咏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哈文写给读者、讲述自己与李咏感情的信……“导向上我们最看重的是真诚,说真话,动真情,不说教,不鸡汤。”关正文说。

  在一个书信已经越来越退出我们日常生活、交流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的年代,《见字如面》却通过精心挑选的书信,将“理想”与“情怀”、“多元”与“丰富”、“人情”与“温度”带回观众视野。对“面粉”们来说,他们对《见字如面》第三季的高度认可,除了“选信”的内容本身,还有这些信件被“看到”的方式。节目组对读信人和所读信件进行精心匹配,出现在《见字如面》第三季中的读信艺人,如归亚蕾、何冰、蔡康永、赵立新、杨澜、董勇、陈数、王自健等,都奉献出了令人折服的演技和真情实感的诠释。在品评环节,许子东、史航等专家、名嘴补充信件背景,延伸话题讨论,抒发个人感受,这种“围炉夜话”不高高在上,直接拉近了观众与古今中外信件的距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