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突破46亿元 高票房体现文化认同

2019-03-20 08:32:04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截至2019年3月19日,《流浪地球》的国内票房成功突破46亿元人民币,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跃进。与此同时,《流浪地球》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较好成绩,海外票房接近4500万人民币。该片在海内外获得高票房的现象背后,不只体现了市场对国产科幻电影、国产重工业产品的热切企盼,更蕴含着观众对中国价值、中国审美、中国电影的文化认同。可以说,《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开创性乃至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新阶段、新景观。作为中国电影升级换代,尤其是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标志性作品,其对于中国电影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地显示出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消费从对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向对重工业、个性化产品的中高端需求转变。具体到电影业,海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以往投资少、见效快的电影轻工业产品以小博大的情况越来越少,中国电影业急需大量重工业产品满足广大观众对美好光影生活的新需求,与好莱坞正面抗衡、打“阵地战”。电影重工业的崛起承载着历史和现实、市场与产业的双向期待。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布局出现加速度的态势,各种硬件设施建设、专业环节保障、技术条件有效改善提升,重工业电影作品次第涌现。从以前的一些影片特效镜头较少,偶尔有也外包出去,到中外合拍、中方主创向外国团队取经,借鉴其先进工业体系、制片模式和技术标准,再到《流浪地球》大胆起用青年导演郭帆,中国团队完成电影特效制作的75%,中国电影工业不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道路。

  电影除了商业属性,还有文化属性、审美属性以及意识形态属性。发展电影重工业有着产业、市场及文化观念层面的多重意义。以“高概念、高技术、高预算”为特征的重工业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硬实力的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建构起中国电影工业标准,构筑符合新时代语境、社会运行机制和观众观赏期待的中国电影工业美学,不仅是有效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战略路径,也是推动电影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中国文化是悠久的、独特的,因此在中国的重工业电影中就应该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与想象力,审美追求与审美表达。比如,《流浪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的剧情,就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园的情义,对国家的情怀。影片中,室外环境被冰雪覆盖,一片白色。地下城中红色的春联、舞狮,营造出红火热闹的浓浓年味儿。红与白两种颜色的运用,不仅营造出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春节的氛围,也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世界性灾难时凝聚力量、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决心。地标性建筑的运用、工装服装的设计以及多年后照旧的蓝白色学生校服,架构起《流浪地球》由内而外的中国形象。而《长城》《寻龙诀》《妖猫传》等奇幻大片则将技术与文学性、现代性、民族化结合起来,在长城、西北草原、长安城等典型的中国场景中展现饕餮怪兽、风水玄机、古典诗词等中国文化元素。这是中国审美的呈现,是我们独有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

  中国重工业大片的独特之处不只应表现在场景搭建、服饰选择等外在形式上,还要体现在人物塑造、情感抒发等内在表达层面。比如,《流浪地球》跳脱了以往好莱坞科幻电影故事中由超级英雄解决难题、拯救世界的套路,设置了150万人的救援队伍。《红海行动》《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动作大片中,无论是中国军人、公安干警,还是普通中国公民,都齐心协力、共同进退,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这些是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的生动写照。这些作品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等连接起来的中国式人物关系,与观众共情互动、深层交流。正因为有了这些情感层面的表达,中国重工业电影才有了温度,而不是冷冰冰的特效奇观。

  中国重工业电影燃情海内外市场,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胜利,也是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胜利。它们有效地实现了人类价值的中国表达,彰显中华美学的独特风范。这说明,重工业电影的发展不能止步于高科技、视听奇观,还必须有好的故事、饱满的人物、温暖的情怀、幽默的语言,尤其是能够与观众建立起对话沟通互动交流的渠道并且最终形成“共同体美学”。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工业化标准、工业化流程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在建构过程中。零星几部“单兵突进”的作品,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头部”作品,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整体性提升。中国电影整体性工业水平提升及其升级换代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与好莱坞电影大创意与工业化生产无缝对接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万万不可盲目乐观,自我膨胀。(作者:饶曙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