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如何切中观众情感

2019-02-13 16:08:27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流浪地球》如何切中观众情感

  一枝独秀!在春节档电影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表现出色。截止到2月12日,上映八天的《流浪地球》票房超过25亿元,这个成绩不仅在春节档称雄,甚至超过了《战狼2》同期的表现。

  《流浪地球》为何成为春节档老大?业内受访者表示,《流浪地球》通过内容创新加形式拓展,真实地切中了观众的情绪,所以在强者愈强的春节档一马当先。

  并非科幻版《战狼2》

  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目前突破重围成为“现象级”影片,不仅好评如潮,更是票房大卖,上映八天,票房超过25亿,不但远超同期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16亿)和《飞驰人生》(11.6亿),也超过了华语影史票房最高的《战狼2》的同期水平。数据显示,《战狼2》上映八天的票房为20.7亿。照目前的趋势,业内乐观估计《流浪地球》有望打破《战狼2》创造的56亿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纪录。

  也有评论将《流浪地球》称为科幻版《战狼2》,理由在于两部影片都表现了中国英雄。资深电影人、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不同意这种类比。董文欣说,《战狼2》是个人英雄主义,也有爱国主义情怀,但《流浪地球》是整个人类的自我救赎,“只不过这样的救赎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影片中的中国人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影片是把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来拯救,这样的主题与《战狼2》不一样,与所有的好莱坞超级英雄片也不一样。”

  春节档有两部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小说的作品,就是目前位居票房前两位的《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董文欣说,硬科幻的《流浪地球》目前看更为成功,“《疯狂的外星人》是科幻的壳子,更多的是人性的讽刺;《流浪地球》是硬科幻大视效影片,即影片的科幻故事基于科学原理,视效场景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来说前所未有。”

  唤起观众的情感焦虑

  《流浪地球》为何能够感动人?电影学者李超说,这主要在于内容方面,《流浪地球》很好地切中了当下社会主流的情感焦虑。“这种情感焦虑,一是对人类生存危机的焦虑,这是对地球的焦虑,也是对未来的焦虑;二是对现实家庭的情感焦虑。影片中的主人公刘启存在父亲缺位、母亲缺位的境况,是一个留守儿童式的人设。另一主人公朵朵更是被收养的孩子,也存在父母亲缺位的境况。相对于对地球焦虑这样的宏大话题,家庭的情感缺位属于现实焦虑。《流浪地球》唤起了这种焦虑,并与这些情感实现了链接。”

  《流浪地球》不是科幻版的《战狼2》,但在内容上一样延续了英雄主义叙事,“观众一直有对英雄主义的渴望,关键看如何唤起。《流浪地球》再次生动阐释了英雄主义。”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样一句台词,在《流浪地球》中出现了四次。影片的许多细节观众已经忘记,但这句台词却被人津津乐道。李超表示,影片的这种话语方式,拉近了观众与《流浪地球》的距离,“这句台词是大家听习惯了的话语,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既有调侃的意味,也让观众感觉很亲切。”

  重工业美学+中二风格

  李超表示,在影片的表达形式方面,《流浪地球》也做得非常合时宜,“在科幻形式上,影片的美学特点是前苏联重工业美学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笨重有效的交通工具,这些都是中国人熟悉的,能够唤起观众的认同。”

  《流浪地球》的男女主角,其实是刘启和朵朵两个年轻人,影片在人设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一点“中二”风格。作为网络用语的“中二”,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李超说,这种人设和表现形式的“中二”风格,其实有着现实的接受基础,“‘中二’这个词原本源自日语,经过日韩动漫在中国多年的培养,‘中二’这样的审美定式,早已为青少年理解和接受。所以《流浪地球》中出现部分‘中二’的人设或者形式,观众并不感到奇怪。”

  李超说,作为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科幻电影有许多区别。但好莱坞科幻电影在时空类型上对中国观众多年的影响,让中国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科幻片,“比如《后天》《2012》《星际穿越》等科幻片或者科幻加灾难的电影,已经让观众完成了对这一审美类型的积累。”

  对标《星际穿越》不公平

  《流浪地球》在收到好评的同时,也迎来批评的声音。有观点认为《流浪地球》“不及格”“只能打一分”,也有观点认为,《流浪地球》相对于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差距实在太大了。

  对于外界对《流浪地球》的批评声音,董文欣表示,作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作品的《流浪地球》,在内容和台词上确实有不少问题。董文欣认为,《流浪地球》在特效上是《后天》《2012》的水准,在内容上是《海王》的水准,但给《流浪地球》打一分,绝对属于抛开影片内容为了批评而批评。董文欣说,用《流浪地球》来对标世界电影的顶级科幻作品《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对《流浪地球》是不公平的,“《流浪地球》毕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起步作品,完全用西方电影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来评价中国科幻片,实际是在漠视优秀的东方文化,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也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流浪地球》回避了人性黑暗,回避了科幻文学的本质困境。电影学者李超对这样的批评持宽容态度,他表示,对科幻电影、对《流浪地球》的指责很正常,“这反映了我们文化舆论场中多种文化的碰撞、交锋与对话,这是文化进步的表现。”李超说,对《流浪地球》有争论,不仅反映了我们文化的多元和进步,争论本身也反映了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有了可说的文本,“在之前没有好的科幻电影的情况下,我们甚至没有可争论的对象,争论本身反映了电影的进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