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新华社上海11月20日电(记者王辰阳)11月的第三个周末,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了国家话剧院的原创剧目《船歌》。三周前,同一个舞台上演出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经典之作《于无声处》。前者,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作;后者,诞生于1978年,在过去40年里几度复排。两部话剧,作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演出,共同演绎了改革开放40载春秋的故事。
军绿挎包、大哥大、小洋装……满含时代记忆的道具烘托着剧情,一下子把观众拉入过往40年的回忆中。从“三转一响一咔嚓”“马达一响,黄金万两”,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动的台词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色。《船歌》的创作来源于现实,离不开主创团队过去一年多在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等地的采风。
《船歌》编剧刘深说:“对于这部剧,我并非故事的创作者,而是生活和历史的记录者。”比如,该剧的主人公梁海涛,其原型就是一位渔民出身,并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斗成功的企业家。
参与《于无声处》多次排演的导演苏乐慈说:“今天能够再次上演这部剧,一方面证明我们的改革开放还在继续,另一方面能让年轻人记住过去的历史,知道我们国家走过的路。”
戏里戏外,个人命运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于无声处》编剧宗福先,因戏与艺术创作结缘,从一名工人转型为职业编剧。回忆起从前创作的过程,他很感慨:“这部戏真正反映了民心民意,文艺创作永远需要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宗福先说。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评价《船歌》时表示,戏剧必须引领时代精神,为时代精神立言,为民族文化立言。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节点,需要我们推出一部不愧于时代的精品,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时代,书写我们正在经历的传奇,歌颂不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多元化。从广义上来讲,歌剧、音乐剧、歌舞剧等都属于“音乐戏剧”这一范畴,常常是通过音乐、戏剧、舞蹈,以及近些年出现的多媒体、装置艺术等艺术门类跨界合作的形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舞台欣赏体验。[详细]
将拉开帷幕,粤剧《风起南粤》、话剧《花好月圆》、大型民族交响诗《粤海风》等12部广东作品和从全国邀请的4部优秀作品将参加本次展演。集中呈现我省现实题材创作成果参加这次展演的作品均为近年来新创现实题材作品。[详细]
《猪猪侠·猪年吉祥》曝新剧照。大年初三探寻“新世界”过山车场景经典合家欢动画系列IP《猪猪侠》第五部大电影——《猪猪侠·猪年吉祥》,已宣布将于2019年2月7日大年初三上映。[详细]
《狗十三》提档12月7日。用青春活力开启贺岁档电影《狗十三》“失物招领”竖版海报由曹保平执导、焦华静编剧,张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黄诗佳、曹馨月等人主演的电影《狗十三》,曝光了第二支预告“平行宇宙”和“失物招领”版海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