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第二期看王劲松如何串演不同时空

2018-10-15 21:06:47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我们希望能够把书中万历最‘人’的一面呈现出来,(看)一个少年怎么成长,到青春期怎么样去成长。”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即将于今(10月15日)晚8点播出第二期《万历十五年》,对于这部经典书籍的演绎,总导演关正文称:将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万历。在舞台上,节目组也将老中青三代万历同台呈现,老戏骨王劲松作为三代万历的解读者,将跨越时空以极具层次感表演切入,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像普通人的万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一本好书》第一期《月亮与六便士》播出以来,就在网上引发了大量关注和称赞,其中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3分,许多网友被赵立新超强的艺术表现力所震撼,纷纷称要拾起经典,重新阅读这本经典书籍。由此可见,《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引子,吸引着大众“好读书,读好书”。就像品书人陈晓楠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其实就是提一个头,希望引发大众的兴趣和思考去捧读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完整的角度,让大众有自己的思考。”

  巧将“三个万历”同台呈现 王劲松仙风道骨诠释表演的层次感

  “这是一个最快速、最有效的阅读过程。”首期节目《月亮与六便士》播出后,大量观众在各大社交平台表示了对节目的赞赏和期待,“?赵立新用表演的形式‘读’了一本书,富有画面感,比文字更有趣,听说下期是王劲松。”“赵立新老师一挑眉都是戏,想看王劲松老师会怎么表演。”但也有网友表示了对节目的担心:“《万历十五年》要被影视化?这该怎么拍啊,好奇,不过王劲松演万历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的确本期节目也是看点多多,老中青三代万历同台,三个不同时空之中的同一个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看王劲松饰演的万历如何跟群臣斗智斗勇,如何成长,又如何处理最信赖的老师张居正的“背叛”?王劲松在节目现场展现极其富有层次感的表演,以串演的方式,将舞台上几个部分的故事场景联系起来,在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演绎出了万历不同情绪,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那个时代。而这正是本期《万历十五年》在内容制作上的“高招”:并不是将《万历十五年》的故事平铺直叙,而是通过老年万历回忆的视角,利用场景之间的切换让“三个万历”同台呈现。而对于这种创新模式,用总导演关正文的话来说,“就是它有点介于舞台剧、影视剧和电视节目之间,或者叫这三者的融合”。以差异化与冲突性让整个书本故事更具吸引力,是实力文化制作团队在《万历十五年》内容制作上的创新,也是其节目制作实力与功力的展现。

  独特视角引发大众思考 关正文:想呈现万历最“人”的一面

  而在《万历十五年》的制作周期中,节目制作团队到底是如何考量的呢?对于这样一本经典的历史向小说,如果没有冲突性的故事和剧情的支撑,难以真正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从广义上来说,历史向的书籍往往有很多解读的切入点,比如说从经济上、法律上、社学意义学上,甚至是军事战争角度上,《一本好书》这次的改编切入点则与这些都不同,另辟蹊径以万历的人际关系处理及人性的矛盾冲突作为突破口,把万历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打破大众潜意识里对皇帝的固有印象。从拥有无上权利高高在上“神”的形象背后,道出其背负的重任和辛酸的苦楚。《一本好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万历,用影视化的方法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一本经典好书,是如何变成可观、可看、可感的《一本好书》节目呢?从对《万历十五年》独特的视角切入可以看出,节目制作团队对经典名著的影视化改编在最大限制的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技巧和思路。截取原书中的部分内容把它场景化,又通过从某一特定角度切入原著,更好的辅助大家去理解原著,以看为基础,然后通过场景化的演绎激发观众的思考,从而产生去读原著的兴趣和热情。《一本好书》以创新呈现经典,引发大众的独立思考,提供认知价值,学会从经典中发现于自己有益的养分,从而获得成长。

  万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总导演关正文提了这么一个观点:“皇上变成了一个道德高标的象征,一个最高权威的象征而不是真的拥有这个权威”。这是《一本好书》为各位观众提炼出的一点解读,但每个人具体怎么看,还请从阅读经典中去获得自己独立的思考。敬请守候15日晚8点《一本好书》之《万历十五年》,继续与各位观众相约读好书获认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