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忻东旺作品《打工》。 主办方供图 摄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开幕式24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这个英年早逝的画家笔下的农民工群像成为改革开放城乡变迁的缩影,受到美术界重视。
同日,“一个天才的心相——忻东旺艺术作品展”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礼堂举行。美术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和成果。
忻东旺1963年出生于河北康保县忻家坊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自幼经历贫寒与艰辛。年少时,他走村串巷,靠画“炕围子”维持生计。他在艰难环境中竭力追逐艺术梦想,以顽强意志及艺术天赋,一步步迈入艺术殿堂,直至2004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他创作了众多以农民工及各色社会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再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生动表情,触及当代人的灵魂及情感深处,被撑为“时代的肖像”。2014年忻东旺因病去世,享年51岁。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过去几年中国油画界失去了几位优秀的画家,他们的身上有着共同的品质——勤奋、单纯、质朴。忻东旺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用海量的肖像刻画了这个时代的群像,使我们与所处的这个世界更加贴近。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从家乡到北京,从中央美院的研修学习到清华美院任教,忻东旺对都市变迁和乡村变迁都有深刻感受,他对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通人的命运的关注,在中国美术一个深度命题上作出了思考。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忻东旺将农民工群体从都市中发掘出来,刻画了一个主题“生如蝼蚁,夫复何言”。那些逆来顺受的农民工群像让我们不得不关注社会的不公、都市的冷漠、乡村的荒芜。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认为,忻东旺画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就像画他自己的记忆、经历和身世。他的情感贴近乡土和农民工群体,即使在艺术上已负盛名之时,他依然背负画具在农家炕头画乡亲,画工地上的劳作者。他再现的一幅幅有着泥土般拙实的普通人物肖像,不华美,不悦目,却让观者为之动容动情。尽管他止步于壮年,但他的艺术作品中涤荡着永无止境的生命律动,这种生命力将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中熠熠生辉。
当日还举行了忻东旺作品捐赠仪式。展览将持续至8日。(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李宇春。作为美颜赛道的星推官,她自称并不喜欢自己赛道的名字,但“不喜欢也代表着一种新的可能,将用音乐、用创作,甚至是更大胆更具破坏性的想法,炸毁赛道原本的标签”,欲重新定义赛道。[详细]
图为第六届中国·内蒙古合唱艺术节现场。内蒙古合唱协会供图中新网锡林郭勒6月24日电“来到被史学家誉为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元上都遗址所在地,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合唱艺术节,内心无比激动与兴奋。[详细]
精心制作的《我爱桃花》亮相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李春光摄中新网阿斯塔纳6月24日电6月23日晚,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精心制作的《我爱桃花》亮相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引近千观众“闻名而来”。[详细]
在发布现场介绍《西藏三章》的创作过程。24日,西藏第一本有声诗集《西藏三章》在拉萨首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