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制作传统古建工匠花名册

2018-06-14 08:46:3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图为传统木工工具。 钟欣 摄

  中新网成都6月12日电 (岳依桐)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古建规划部正在对四川汉族地区传统大木建筑工艺进行调查,未来将制作四川传统古建工匠花名册。

  采用穿斗结构的四川民居,是四川地区数量最多的现存传统建筑,而在传统古建项目中,工匠是项目中最重要的元素,“掌墨师”更是整个工匠团队的核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规划部助理馆员赵芸介绍,“掌墨师”就是掌控墨线的师傅,在修建传统房屋时,他即是全程主持建设的“总工程师”。

  图为工匠正在加工榫眼。 钟欣 摄

  赵芸告诉记者,古建筑修建一般没有模型,缺少完整的图纸系统,从二维图纸到三维空间实体的转换,以“鲁班字”、丈杆、竹签等作为辅助,全凭“掌墨师”一人把控。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传统建筑的修造活动几乎绝迹,大部分工匠加入了“以设计院图纸为指导”的古建修缮队伍。“工匠存在明显的断档现象,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匠作技艺并以之为谋生手段,技艺的传承面临危机。”

  图为工匠正在加工榫眼。 钟欣 摄

  为了尽可能地整理和挖掘这些传统经验技术,赵芸自2015年起开始走访四川各区域,截至目前,她已经对30名“掌墨师”进行了访谈。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至80岁之间,分布在雅安芦山、天全,广元青川、昭化、旺苍等区域。“我们的调查具有偶然性,因为必须要有施工现场,我们才能找到‘掌墨师’。”赵芸说。

  谈及目前所获的信息,赵芸表示,无论是传统的木作工具,还是每个“掌墨师”独创的技法,都有其自身的烙印。“每个‘掌墨师’都有一套自己的‘鲁班字’,只有他和他的团队可以看懂。这些具体而细微的技巧正是匠人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民居建筑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让赵芸感到担忧的是,和许多传统手艺一样,传统木工由于收入低、干活时间长等原因,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些技法。“同时,许多匠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技艺的重要性,因此也谈不上保护和传承了。”而工作量不饱和的现状,更让许多工匠并没有将木工作为唯一的职业,“我担心这些传统工艺也许会消失。”

  图为传统木工工具。 钟欣 摄

  备料方式、加工工具的改变使木构建筑的修造变得更快捷,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导致了传统木工技艺的退化,一些需要反复模仿实践才能获得的隐性知识正逐步消失。赵芸认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将这些技艺记录下来。

  “很多年以后的人如果想知道我们从前的房子是怎么盖起来的,通过我们的记录和资料能够为他们完整呈现过程、还原当时的生活风貌、帮助他们领悟到其中的智慧,我认为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赵芸透露,目前,她已经初步梳理了一本工匠名册,列出了工匠所在地、工匠强项等,未来将继续访谈人物,进一步完善该花名册。(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