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影视资讯

音乐剧《逐梦》:呈现中国铁路人筑梦而行的奋斗历程

2024

/ 06/1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手机查看

作者:郝耀华

全总文工团近日推出原创音乐剧《逐梦》,通过女工程师陈雨虹带领自主研发高铁项目团队克难攻坚的奋斗经历,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铁路人从蒸汽时代到高铁时代逐梦而行的奋斗历程。对创作者来说,工业题材的音乐剧作品极具挑战性,但主创人员历3年之功、经5轮打磨,使这部剧创意迭出、活力四射,在首都舞台首轮演出后,好评如潮。

笔者认为,这部剧的主创创造性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而凸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艺术辩证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正与奇,就是牢牢把握住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这部剧开宗明义——中国铁路即将展开新一轮的动车组设计研发,特命陈雨虹主持研制工作,目标是实现时速200公里!大幕拉开,舞台设计出人意料,巨型钢铁结构囊括厂房、铁路、楼宇等由近及远的空间设定,为分割舞台表演区域、制造特殊光影效果提供了出新求变的多种可能,摇曳多姿的光影色彩变化象征着荆天棘地的高铁研发之路。表现形式也新颖独特,追求时尚、火爆、快节奏,演、歌、舞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显示了创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功力。

大与小,就是恰当地处理宏观叙事与细节刻画的关系。这部剧以中国铁路发展为背景,从讲述陈雨虹一家三代铁路人的故事切入,从点至线,由面及体,反映了中国铁路事业取得的划时代进步,并深化“寻找出路还得靠自己”的主题,让观众感受到了飞驰的高铁带来的扑面春风和时代脉动。最感人的情节是:当高铁再次突破最高时速,众人欢庆的时刻,雨虹接到了父亲离世的消息,那种大喜转为大悲的错愕与痛苦,那种父亲一生执念得以实现,但子欲告而亲已走的遗憾和愧疚,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刚与柔,就是浩然正气与儿女情长融为一体。虽说是“硬核”题材,这部剧却也饱含拳拳母女情、夫妻情、同事情。剧中的主人公是我们的时代楷模,他们坚定豪迈,勇于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他们也是柔肠百转的普通人,有爱有情,知冷知热。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劳模有着很强的亲和力,陈思思等主演的表演细腻而有张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可敬、可爱、可信。

庄与谐,就是在正面叙事中充满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创作者力图让每一个戏剧元素和舞台细胞都活跃起来。如“三节车厢”段落生动地呈现了乘客不同年代坐火车的体验:或冷得像冰窖,或热得赛蒸笼,直到高铁时代才舒服得像在家一样,不仅反映了铁路客运的进步,还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表现了车厢里的人间烟火气和市井气。再如在制造“复兴号”过程中进行风洞试验的段落里穿插酷炫的潮舞,将大家废寝忘食、“辛苦并快乐着”的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形与神,就是做到了虚实结合、形神皆备。整部剧洋溢着藏在细微处的精气神。主人公与上一代人的心灵沟通,给了主人公逐梦的原动力;主人公与下一代人的精神契合,体现了主人公期待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奋斗的愿景,剧之魂勃然跃动。这部作品也实现了音乐性与戏剧性的高度融合,音乐融流行、说唱、民乐等于一体,一唱到底,衔接无痕,兼具叙事与抒情功能。全剧共20首曲目,曲曲精彩,尤其是陈思思演绎的主题歌《今时今日》,就是一阕中国精神的赞歌,荡气回肠。

中国人从“跟跑”到“领跑”所创造的高铁奇迹,生动地诠释了“中国速度”和时代精神。这部剧在舞台上竖起了“工”字牌的闪亮标识,带领观众共赴一场高铁人的嘉年华。(郝耀华)

责编:

审核:胡玥姣

责编:胡玥姣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