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八月桂花遍地开》打造纪录片式的“思政课”

2021-01-14 17:37:35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作为建党百年重大题材纪录片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全景式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

  “当年红军在我家住,吃过粮食,给打了个借条。这个条子,就在弹壳里装着。”河南省卢氏县兰草村村民李明山在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里介绍他们家的这个宝贝物件。

  作为建党百年重大题材纪录片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全景式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和安徽卫视陆续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寻访红色革命地,披露大量历史细节

  金寨县是红32师、红33师的组建地,也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

  该片第4集展现了红25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顽强奋斗以及战略转移,成为红军长征中最早到达陕北的队伍,并为迎接中央红军到来作出重要贡献。在该集中,观众跟随寻访嘉宾的视角,聆听红军后代的讲述,寻访开国将军们的生平故事。

  于是,我们了解到徐海东、詹大南、方升普、叶光宏等革命英雄的事迹,并且在红军后代对其祖辈、父辈们革命故事的追忆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段鲜活的历史。

  在一次次的实地寻访、讲述以及馆藏文物的呈现中,红25军的革命奋斗事迹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让我们得以了解这段尘封的历史。

  在红25军的战略转移与革命战斗过程中,红军的伟大精神不断震撼着我们,相信无数观众能在其中领悟红军高尚的情操、信仰和人格魅力,从而获取历史的营养。

  亲历者后代口述,展现红军真实历史

  纪录片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一是对一手史料的挖掘与记录,二是对现有史料的梳理与查考。因此,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安徽金寨县红色文化的重要影像史料,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金寨县开国将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窗口。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仍能在纪录片里看到老兵们的口述,实为不易。在第4集中,寻访嘉宾陈仁喜采访到在世的老红军,为我们讲述红军真实的历史。

  这位老红军,是“当地唯一一位在世、并见证过这段历史的老红军”,这一细节让我们动容。

  作为亲历者,他们如今沧桑的面容,以及讲述红军历史时的神态,都一再提醒我们,革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传承红军的英雄无畏精神,开辟广阔新天地。

  除此之外,大量红军后代的叙述更加全面地呈现了红军历史,也让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凸显红军文化的当代意义。身负重伤的肖选进被卢家农妇相救,陈姓老人因保护邸银国而牺牲自己的孩子,“金刚台英雄八姐妹”之一的范明写下亲历事件……这些事迹都是红军后代讲述的父辈历史。

  可以看到,红军的记忆就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家中,透过这些真实故事的讲述,我们也更加体会到红军与老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

  为何这么多普通百姓愿意借粮、留宿红军,愿意舍命相救身负重伤的红军战士?是红军战士为革命而英勇战斗的精神感动了百姓,是万千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驱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与实践的缩影。

  《八月桂花遍地开》既还原了红军的历史真实,也还原了红军的精神世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体会红军精神,将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精神传承下去。

  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纪录片不仅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八月桂花遍地开》从历史延伸到当下,担负着弘扬红色文化与重建民族精神的职责。是在回顾历史时,通过“解说词”和“镜头画面”组合的形式,强调红28军坚守鄂豫皖根据地的当代意义:“为中国革命立下战功,保留下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红色文化是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是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在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中,更多年轻观众得以了解鄂豫皖根据地的红色历史,认识金寨县开国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在此,纪录片的意义更加凸显,以纪实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魅力提升人的境界,以红色革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年轻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过去,体会党的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在实践中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原标题:传承红色基因,《八月桂花遍地开》打造纪录片式的“思政课”

责任编辑:胡玥姣

相关新闻